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慈利历史沿革

慈利历史沿革

关键词:慈利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慈利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cili.ccoo.cn
  • 感谢 hncl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46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 据《资治通鉴外记》记载和国内已出土的文物,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晚期,慈利这块土地就是炎帝神农的领地之一。后为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帝尧、帝舜的辖地。帝尧晚年,“舜放驩兜于崇山(今属永定区),以变南蛮”(《史记》),为驩兜活动的腹地。至三代,夏属荆州,商属荆楚,周属南国楚。

  

    春秋末,周敬王十五年(前504),始设白县,楚平王之孙白胜为白公(一县之长)。县治设白公城(今慈利县城东部的县政府新办公楼等处),属南国楚。

  

    楚威王四至五年(前336~335),置黔中郡,史称“楚黔中郡”,郡治在今沅陵县西,辖今湖南沅、澧和湖北清江、重庆黔江等江河流域,以及贵州东北一部分。慈利仍属南国楚。周赧王三十七年(前278),黔中郡为秦昭襄王所占领,慈利始属秦。

  

    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推广郡县制,初置36郡,仍设黔中郡,史称“秦黔中郡”,下置慈姑县,县治设官塔坪(今慈利县零阳镇太坪居委会),辖今澧水流域诸县、区(不含永定区1953年划入之地)和桃源、公安、鹤峰的一部分。

  

    汉高祖五年(前202),改黔中郡为武陵郡,将慈姑县分置为零阳(县治在慈利白公城,辖今慈利、石门、临澧、澧县、津市)、孱陵、充三县。

  

    三国,吴景帝永安六年(263)置天门郡,郡治在充县(今永定区城内),析充县地设溇中县(县治在今慈利三官寺),辖零阳、充、溇中三县。

  

    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,析溇中县设临澧县(今桑植县和永定区的大部分),析零阳县设澧阳县(今石门、澧县、津市)。天门郡辖零阳、充、临澧、溇中、澧阳五县。

  

    梁敬帝绍太元年(555),置澧州,改天门郡为石门郡(郡治迁零阳县)。

  

    北周建德四年(575),零阳县隶北衡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,改零阳县为零陵县。开皇十八年(598),改零陵县为慈利县,县治迁永泰市(今县委大院等处,后称永泰街),隶崇州。

  

    唐至宋,慈利县先后隶澧州、澧阳郡、澧阳军州(后二者为澧州更名)。元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澧阳军州升为澧州路。元贞元年(1295),慈利县升为慈姑州,旋名慈利州(州治官塔坪),辖今慈利、临澧、桑植、永定(大部分)等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,降慈利州为大庸县,旋复名慈利县,隶澧阳府(后复为州)。洪武九年(1376),慈利县隶常德府,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隶岳州府,清雍正八年(1730)改隶澧州,民国三年(1914)属武陵道,民国五年(1916)属辰沅道,民国二十四年(1935)属慈石庸行政督察区,民国二十五年(1936)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,民国二十七年(1938)属省第四督察区。

  

  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至1988年5月,慈利县属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(后更名常德市)。1988年5月至2002年,属张家界市(初名大庸市)。

 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15607442333 传真: 邮箱:ciliccoo#163.com
地址:慈利县零阳镇慈姑路 邮编:4272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慈利之窗网站运营中心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